2014年,陳昊剛從東風南方調到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,接任楊嵩擔任副總部長一職。我在媒體圈首先報道了這個新聞,當時我的領導還調侃我說:“陳昊,你怎么還在這,不趕緊去東風日產報到?”
名字上的因緣巧合,讓我和東風日產的陳昊有了更多接觸。
如今5年過去,作為媒體人的我,看到一些品牌紅極之后迅速沉落,也看過太多企業在逆勢中漸漸失速滑向邊緣……但東風日產的團隊,則像優秀的舵手,總能在風浪中穩住自己的航向——
2014年,突如其來的島嶼事件導致日系車在華銷量普遍下挫,也直接導致東風日產沒有達成當年突破百萬輛的銷售目標。但調整不到一年,東風日產就成為2015年唯一突破百萬銷量大關的日系品牌。
2018年,中國的車市經歷了從增長到下滑的轉折,失速、寒冬打亂了汽車人們的陣腳。但這一年,東風日產連續第四年產銷過百萬,陳昊也在年初升任了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。
“穩”,是這幾年外界對東風日產使用最多的形容,它仿佛開啟了恒定加速模式,感覺不到市場寒暑。
1月23日,東風日產花都工廠的展廳里一臺解構的天籟前,我和昊總約了一場真正的“昊昊下午茶",試圖了解上述“表象”背后的“真相”。

有一句話叫做:你必須非常努力,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。
2018年,與市場驟冷同時發生的是,新能源與智能化將汽車產業推到了變革的“十字路口”,殘酷現實與“詩和遠方”共存。
連接現實與“詩和遠方”的那樣東西,就是努力。用東風日產的話說,又叫“結硬寨、打呆仗”。
陳昊說:“(過去)每一天都干得很辛苦,但成績出來了也很自豪。”;陳昊還說:“在大家都在比‘誰跑得快’時,不要忘記汽車行業的競爭終究還是‘馬拉松’。”
就像,造車,需要一顆顆螺絲螺帽的拆解組合;自動駕駛,需要一個個字節一行行代碼的輸入輸出;幾百萬的銷量,由一臺車一臺車的交付累積而成……
再美的“詩和遠方”,也要回歸本質。
講“禮”,賽過講“理”
每每市場顛簸,總有廠商矛盾集中爆發。陳昊的解法是:在面對經銷商時,大家是一家人。家是講“禮”,而不是講“理”的地方。
汽車產經:您怎樣總結東風日產的2018年?
陳昊:這一年大家都干得很辛苦,但是也很自豪。我們前些天在公眾號發布了2018年的成績單,閱讀量增長的很快,很多的專營店也都發來賀電,包括很多車主評論,“貢獻”了一臺軒逸、一臺奇駿等等。
汽車產經:最近關于東風日產的報道很多,一方面要固守原有的城池,另一方面也要穩中求變,跟上未來的潮流。但是您剛才說辛苦,我也有點意外,因為感覺東風日產是很淡然的就達到了目標?
陳昊:這里是指整個團隊干得很辛苦,舉個例子,比如零部件的問題,一些構成件就好像這個杯子,可能杯子是國產的但是杯蓋是進口的,我們自己的生產體量越來越大,所以有什么意外出現的時候,就要隨時的調整和變化。就像我們后面這個背景,這些零件里缺少一個,汽車就不能下線。
汽車產經:很多人都在說2018年日產為什么這么好?我知道您和很多營銷老總不一樣,您是可以和經銷商渠道打成一片的。您怎樣看待和處理與經銷商的關系?
陳昊:這可能是東風日產的傳統吧,我們的渠道和其他廠家不太一樣,16家核心的經銷商集團占了近50%的銷量。而就是這16個人,共同成立了戰略顧問委員會,我們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,開經銷商大會,我說大家是一家人,家是講禮的地方,是禮節的“禮”,而不是道理的“理”。
汽車產經:今年也有很多經銷商和廠家爆發矛盾,甚至有些媒體也說,目前這種經銷商渠道模式已經到了盡頭,未來五年所有經銷商都會死掉。您覺得呢?
|